培训在线
危险的零售促销
一场节日促销,一条意外人命,再次让商家的营销手法陷入舆论拷问。
2011年元旦期间,家乐福在上海联洋店进行猪肉类产品促销,一名来自安徽金寨的李姓老人在买肉时猝死于卖场内。家乐福方面表示,该老人猝死与卖场促销无关,所以并无责任,而家属方面则对此非常不满,并要求合理说法。
其实,这已经不是零售业第一次遭遇此类事件,节日疯狂促销背后,零售商安全管理隐患凸显。
清晨的猝死
据李姓老人的家属透露,他生前从事保洁工作,来到上海已有10年时间,由于家乐福打出了部分商品在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月3日促销的广告,因此李姓老人夫妇在1月1日早7点左右便来到家乐福联洋店购物。
“虽然当时只有7点多,但由于节日促销,所以人很多,尤其是肉类,平时起码10多元一斤的肉促销时只卖8元多一斤,且每人至多只能买三块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入场抢购,当时大家都在推挤中抢肉、传肉,就在此时,我父亲被挤倒了,当场就不省人事。这些都有在场证人可以证明。”李姓老人儿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此后,120救护人员赶到并当场宣布死亡,在家属强烈要求下,救护车将老人送入医院,但抢救无效,“当晚,我们去家乐福要求查看现场录像遭拒,一张姓保安主管称,死亡与家乐福无关。”
李姓老人家属表示,事后,他们要求家乐福给一个说法并对此负责。“2日,我们再次去要求查看录像,遭拒。”死者家属表示,3日在上海浦东花木派出所协调下双方进行协商,家乐福代表坚称李姓老人的死亡与家乐福无关,出于道义补偿6万元,遭到家属拒绝。李姓老人家属称要讨一个说法,家乐福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至于赔偿金,其家属称关键不是钱,而是公正性。
对此,家乐福方面表示,当时卖场内并不拥挤,事发时也并没有任何人触碰到李姓老人,完全是老人本身的身体状况所致,与促销无关,所以家乐福方面并无责任。当时有在场证人可以做相关证明,但目前不便接受采访,警方已经做了相关处理,家乐福称愿意接受尸检鉴定,并根据结果依法处理,但家属方并未同意。
零售业促销引发安全隐患
目前双方各执一词,该事件责任和赔偿暂无定论,但零售企业在促销期间遭遇安全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家乐福曾经在其他门店也发生过踩踏事件和老人清早风中排队领取免费早餐等事件,当时都被指具有严重安全问题。而其他同业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记者调研获悉,促销是各大卖场比拼的法宝,众多节日促销或新店开业时,记者亲眼看见过一些中老年消费者为了节省1毛、2毛钱而在卖场开门的清晨时分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入卖场抢购,一些百货店打折时,也发生过抢购、踩踏、长时间排队付账等事件。
“以卖场来说,猪肉类这种敏感货品一旦打折,哪怕节省几毛钱,都会有老人家从凌晨5点甚至2点就来排队,因为这些货品都是限量供应的。虽然每个卖场都有保安,每个公司内部都有安全流程,理论上搞任何促销我们都会派人员维持秩序,可一旦开门,大量人流涌入卖场,根本无法控制。”从事零售业多年,在另一家国际品牌大型卖场任店长的沈先生坦言。此外,在跨年时,百货店的凌晨超长时间营业还会引发消费者抢出租车、出租车影响公交车位、道路交通几近瘫痪等安全问题。
记者在家乐福联洋店看到,其肉类专柜走道大约有20米长,据李姓老人家属透露,当时人挤人抢购肉时,这样长的通道一个保安都没有,也没有任何维持秩序的人员。家属向记者出示了家乐福在元旦期间促销猪肉的宣传广告,目前在联洋家乐福卖场内,有关肉类促销的广告已经看不到,不过,该卖场内还是张贴着“满298元送50元券”、“满598元送120元券”等字样的促销广告。
一家国际知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内部人员透露,其实零售商内部都有一套安全流程体系,发生事故时,会首先认定事故的危急程度,比如是定为一级、二级或三级等,然后根据事故不同的等级进行处理,首先是要施救、报警、现场的处理等,后期涉及关键人物的谈判甚至法律程序等。
“但当你真正遇到事故时,其实很难完全按照公司手册操作,这时候店长是第一时间做决定的人,需要灵活处理,可总难做到全面平衡,而消费者的赔偿要求和卖场的利益总是冲突的。”沈先生透露,他也遇到过顾客猝死在卖场内,但当时有录像证明没有任何人碰触到死者,完全是死者自身原因造成,所以最后认定卖场并无责任。但假如死者生前是由于被人推挤等诱因导致伤亡,那卖场多少都需承担责任。
家乐福方面表示,其确有监控录像,也已提供给警方,但目前不便对外公布录像内容。
负毛利促销为哪般
既然零售业大幅促销极容易引发伤害事故,那为何所有商家都对打折尤其是假期疯狂促销乐此不疲呢?
“我们也很无奈,一边促销一边担心出事故,但所有同业都在促销,假如我们不促销,那肯定会造成客源流失。”一家知名连锁卖场的店长黄先生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卖场都有“负毛利促销”产品,即在生鲜、日用品等民生关注度较高的货品中拿出一部分做亏本促销,赢得客源,随后拉动其他货品的销售。但这部分“负毛利促销”产品量不会很大,否则就整体亏本了,所以这些商品在促销时会做严格限量或限时,这也从根本上引发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的集中抢购,并引发安全隐患。
据悉,在海外有相关法律规定民生消费品的最低价下限,一旦零售业者低于该下限促销并被发现,则会受到处罚。不少零售业者呼吁,希望未来本土市场也可以出台类似规定,限定低价下限后,“负毛利促销”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市场得到规范后,安全隐患自然降低。
同济大学危机管理专家李雅茹表示,零售业遭遇此类危机事件屡见不鲜,关键是人流的控制,卖场或相关部门需制定可实际操作的政策,比如有效排队并非涌入、编号限量进入等。而消费者本身也应该安全第一,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赶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