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在线
诸葛亮认为可通过七种方式了解人
三国时,诸葛亮以精于治国闻名于世,行兵布阵被司马懿称为“天下奇才”。在用人方面,诸葛亮也有过人之处。
刘备初入蜀时,任命蒋琬为广都长,有一次刘备出外视察,突然来到广都,他见蒋琬“众事不治,时又沉醉,大怒,将加罪戮”。这时,诸葛亮出面为蒋琬求情,他说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劝刘备重用蒋琬,使刘备对蒋琬刮目相看。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刘备兵力不足,“急书发益州兵”,诸葛亮正在犹疑之际,其僚属杨洪进言“无汉中则无蜀”,劝诸葛亮马上发兵。诸葛亮见杨洪见识不凡,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杨洪推荐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略,诸葛亮便请刘备任命何祗为广汉太守,“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在弥留之际,仍不忘推荐蒋琬和费祎“可任大事”,后来蒋琬和费祎先后担任掌管国家军政的大司马一职,使蜀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了稳定。
诸葛亮是如何知人的?在《诸葛亮心书》中,诸葛亮说:
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显然,诸葛亮主要从语言和行为两方面了解人,他认为通过问答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志向、操守以及如何应对变化,还可以了解人的见识、智谋和勇怯之情。通过用酒、财、约会来考察人,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情和这个人是否廉洁、是否守信用。诸葛亮的知人术和《庄子·列御寇》提出的“九征”鉴人法(见7月15日《广州日报》B9版)有类似之处,是一种很实用的知人方法。
孔明说蒋琬是社稷之器
行为知人
绿林军诸将称赞刘秀:
见小敌怯 见大敌勇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境)人。王莽篡汉后,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刘秀和其兄刘縯加入绿林军,绿林军诸将拥立刘玄为皇帝后,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公元23年,昆阳之战打响。在敌众我寡,诸将惊惶恐惧的情况下,刘秀挺身而出指挥作战,并身先士卒冲向敌人,杀敌数十人。诸将喜道:“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刘秀听到诸将的称赞,胆气益壮,再次冲向敌人,迫使对方军队后退,诸将随后一拥而上,大胜王莽军队,取得昆阳之战的胜利。经此一役,绿林军诸将才知道刘秀是个大智大勇的人,对他言听计从,刘秀在起义军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性格知人
马援评价刘秀:
恢廓大度 同符高祖
公元25年,刘秀由其部将拥立为帝。当时天下大乱,各地冒出了不少“帝王”。除在此之前已称帝的刘玄和王郎外,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公孙述在成都称帝,刘永在睢阳称帝,匈奴单于立刘芳为汉帝,李宪在庐江称帝。渔阳的彭宠、南郡的秦丰、齐地的张步、河西的窦融等也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天水的隗嚣自称西州上将军,他想了解当时称帝者谁更有实力,便派名士马援“往观公孙述”。马援与公孙述过去不仅是同乡,还同住一条巷。马援以为与公孙述见面后“当握手欢如平生”,没想到公孙述以帝王自居,摆开皇帝的架子接见马援。马援回去后对隗嚣说:“子阳(公孙述字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当时刘秀在洛阳称帝,马援所说的“东方”就是指刘秀,于是隗嚣又派马援前往洛阳会见刘秀。
马援刚到洛阳不久,中黄门便带他进入宫殿,只见刘秀一身便衣,头上只扎着一条头巾,一个人站在宣德殿南庑下,笑着迎上来,对马援说:“卿遨游二帝间,见卿,使人大惭。”马援顿着辞谢,对刘秀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单若是!”刘秀笑道:“卿非刺客,顾说客耳。”马援说:“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刘邦),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相貌知人
史书记载刘秀:
性勤稼穑 隆准日角
刘秀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大哥刘縯“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刘秀“性勤稼穑”,喜欢干农活,为人谨慎宽厚,刘縯经常取笑他,说他像汉高祖刘邦的二哥刘仲。
刘秀长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史书称他“隆准日角”,所谓“隆准”就是鼻梁高,鼻头大;所谓“日角”就是天庭饱满,额头中央有圆骨突起。在刘秀称帝前,护军宛人朱祜曾对刘秀说:“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刘秀怕此言传出会引起更始帝刘玄和绿林军诸将的猜忌,立刻叫朱祜住嘴,朱祜以后再也不敢说这句话了。
从声音貌色识人
原文: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
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衿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刘邵《人物志·第一章·第八、九节》
翻译:人的容貌仪态源自心性气质,而心性气质的特征,往往通过声音的变化表现出来。声音不但能与气结合,也和律吕相呼应。心气不同,声音亦异,有平和的声音,有清畅的声音,有回荡延伸的声音。
声音成于气的畅行,声音发出后,因心气不同,貌色也不同,所以一个仁者必然会展现出温柔随和的貌色;一个勇者必然会展现出庄重奋发的貌色;一个智者必然会展现出明智通达的貌色。
点评:刘邵这两段话主要谈心性气质与声音和脸色的关系。指出内心平衡的人声音平和,内心不平的人声音激荡。仁者有“温柔”之色,勇者有“衿奋”之色,智者有“明达之色”。实际上,声音和脸色不仅能反映人的气质,更能反映人的情绪,一般来说,听其声,观其色,便可知其内心的喜怒哀乐。